除了用手寫下的筆記之外,慢慢的我們也要練習用電腦做筆記。提出這個建議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考試是電腦考試,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攜帶便利,筆記本畢竟是書面的資料,如果有一個便攜式的閱讀器(自從Amazon的Kindle和Apple的iPad之後,誰知道以後我們是不是一定要帶著叫做「電腦」的東西出門呢?)可以協助筆記本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我們複習學到的重點。各位,筆記本不是一本只有紀錄的冊子,而是能讓我們隨時需要想起當時情境和究竟自己理解了什麼時,我們就需要打開筆記本。
用電腦做筆記的方式其實也不太容易,畢竟在紙上我們可以用很多輔助工具,電腦的外在輔助工具就是滑鼠,其他要靠電腦軟體。所以我建議將本來需要寫出來的字用電腦打字,然後善用插入、註解還有可以存檔的功能,替自己做好電腦筆記的紀錄和收納。
接下來我要介紹第三種類型的筆記紀錄法:上班族會議和平時待辦事項的筆記
碰到會議時,通常都會有會議記錄的專門人員,這個時候建議各位還是不要偷懶,別以為會後看會議紀錄就能回想當時開會的情境,畢竟我們當下可能不是很專心,所以能夠適當紀錄下整個會議的重點將能夠幫助自己掌握會議是否達到了三個重要的標準:有效率、有進展、有結論。相信上班族的各位都曾經開過無數次無聊到極點的會議,就算多早就將會議通知和會議資料發給與會的人,大多數的人都是到了開會當下才開始就會議內容進行反應,還有會議當中常常會有靜默的時刻,這通常代表沉思,也可能代表表達意見之後不知該如何進行下去的尷尬,特別是會議沒有結論和後續追蹤的行動,這個會議就是非常沒有效率、進展微小而且不知結論。
作為與會者的一部份,首先一定要問自己今天會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和自己最有關的部份是哪些,還有要透過筆記了解自己被指定了什麼工作。同時也可以透過這個會議筆記協助自己做好時間規劃,包含後續的追蹤內容應該邀請哪些同仁參予,要分配哪些工作給哪些人,還有下一次會議要怎麼知道追蹤結果。
不常參加會議的人,也需要對自己每天的工作做好筆記內容,這個部分雖然傾向了時間規劃的課題,如果能夠從學生時代就養成良好的筆記習慣,自然能夠大幅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達到良好的時間管理效益。我自己在除了每週行程表的工作本以外,還另外準備了一本大本的筆記本,利用二維方式管理我的工作內容。
X軸是類似每天記錄流水帳的模式,筆記本通常都是從左邊翻開,就先在每天早上在筆記本的同一頁內(由左到右,由上到下)寫下本週預定要完成哪些工作事項,和誰有關,是否有deadline,這個部份會隨著每天的經過而逐漸寫上「ok」還有新增項目。如果星期一總共開了四個會議,第一個會議從第二頁的左頁開始(假設這是第一天用這本筆記本),無論寫到哪一頁結束,就緊接著在下一頁紀錄第二個會議的內容。當我們對照著每週行程表的工作本就可以和這些流水帳的筆記相對應,這種方式特別適合專案式的作業,特別是同時有不同的專案在進行時,不好對每個專案做不同的筆記管理,就透過一大本的筆記本來共同處理。
Y軸則是以「主題」管理。隨著自己工作的進展,我們應該會逐步發現自己還缺乏了哪些能力來精進自己的工作,並且希望讓自己更有競爭力,所以此時我會在同一本大筆記本的右邊翻開第一頁開始紀錄「1/25,研究中國信息披露規則」,隨著工作過程中我想到了哪些要再研究的主題,就在這一頁當中記錄下來,除此之外還有「我想看的書單列表」也是以類似的方式寫上「1/1, 救急黑色經濟學-橘玲」。這個方式可以解決當我們腦袋中偶發的想到一些重要事情時,我們因為怕忘記而記錄下來,而且能夠紀錄在我們已經養成習慣的某一個角落。寫下了這些想研究的主題或是想看的書之後,就可以將這些主題在接下來的筆記本右邊數過來第二頁開始規劃怎麼進行研究,切記,既然是主題式的研究,我們要先了解怎麼做,所以要讓自己能夠在筆記本攤開後左邊一頁+右邊一頁的範圍內寫下自己的規劃內容,再根據這些規劃的內容去展開和這個主題相關的小筆記本。
到目前為止,我都儘量的將自己的讀書心得控制在word檔2頁之內,最多不能超過3頁,原因非常簡單,如果不能在2頁之內表達我的想法,那就代表我失去重點,需要重新聚焦。所以我會建議工作上的筆記紀錄也可以參考盡量限制在2頁之內,這樣可以訓練自己找出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事件,協助自己專注在需要被專注的事項上。
這是第一次我沒有看書但是卻寫了最長的讀書心得,可能是因為我感覺自己曾經閱讀過的介紹紀錄筆記的書籍中都是有些零星的好主意,所以在這裡彙總了我自己過去無數次經改善的筆記經驗後,把到目前為止還在實行中的筆記方式分享給各位,如果各位也有一些好的紀錄筆記方式,請不吝分享喔!
- Jan 31 Sun 2010 20:13
[W42]考上第一志願的筆記本-東大合格生 筆記大公開(二之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