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了一場校友會舉辦的學長職業生涯分享,我聽著聽著在想,我會怎麼和同事洽談有關同事在公司的發展呢?所以今天想就這個議題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一開始創立公司時,其實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公司的基本信念、對於團隊的要求,於是我寫過ALICE準則的介紹,等到公司已經兩周年了,我們的團隊經過幾波更迭,目前基本上穩定,所以已經有到崗一周年的同事,我確實會開始有點擔心,這位同事什麼時候會考慮離開呢?而我又能怎麼把公司打造成同事願意也想要持續一起發展的平台?這些問題總是在我心裡面,一點都不誇張的說,作夢也會想這些問題。
首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職業生涯是否可以規劃?我覺得可以,就是看看自己願意付出的代價有多少,因為每一個看起來讓人羨慕的狀態(或工作職稱),背後要付出讓人訝異的努力並不少,只是往往都是人前好處大家讚,人後苦水要自己吞。但是職業生涯也確實是需要看點運氣,所以我也是挺相信命運的。以下從幾個點來和大家分享我對工作的看法:
1. 我們是否知道自己進這家公司的目的?對這家公司,自己所做的職位,所處的部門,到底是公司價值鏈的哪一塊?是替公司創造業績的單位,還是抗風險的單位?
大部分的人都能說出自己每天大概做的事情,但是對於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和什麼事情有關連,和那些部門、那些人員會有利害關係,卻不一定搞得清楚,換言之,不一定知道自己來上班到底有什麼價值?
2. 回應到第一個問題的目的,人生的職業生涯到底有多長呢?現實的來說,大概是從25-65歲,規劃的好或是運氣也剛好碰上的,大概可以縮短到55歲,也就是至少30年的時間,所以這30年的人生,會發生哪些事情呢?
我覺得有幾點,第一,自己的生活狀態一定會改變,無論是單身、結婚、養育小孩,包括經歷家人的離開等,這些周圍環境的改變都會讓人的考慮因素產生變化;第二,自己的生理狀態,是否持續鍛鍊,或是耗損太多,在40歲左右出現較多的病痛等;基本上這兩點就是影響自己職業選擇的最關鍵要素,當然自身的性格也是很重要的影響要素,所以第一和第二點都是了解自己,通過知道自己的情況,而好好的考慮自己要選擇什麼樣的工作?
3. 公司裡的大小屁事,老闆、同事、下屬、客戶、供應商等,都脫離不了對於"人"的理解。寫到這裡,我總感覺現在年輕的同事們因為折騰得比較少,或是經歷的都是相對比較有規劃的生活,需要自己真正動腦筋去解決問題的情況太少,所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常常只有一層,如果工作了很多年的人來看,期待都會特別高,希望舉一能反三再加三。這也是我在觀察公司同事的行為時認為最需要不斷溝通和強化的,特別是千萬不能讓同事覺得我一定會出來處理,如果我會的更少,同事們就會學習或展現的更多,這一點我還是體會比較深刻的。也可能是現在人接觸的環境單純,往來的對象都只有父母親戚,畢業前和同學之間的往來也不複雜,因此對於工作中每個人所處的位置以及所產生的利益糾葛就不一定看得清楚。這裡並不是鼓勵大家去說三道四,但是如何鍛鍊自己對人的判斷力,是職場中很重要的能力,這時候我想起以前一起在補習班上過課的一位大哥,當時都已經30歲了,還和我們一起來上課準備考會計師,他常常和我聊的是,每次他去拜訪客戶,不僅記錄客戶公司的事情,還會多想想,這個客戶是什麼樣的人,是怎麼判斷事情的,有哪些喜怒哀樂,現在想想這位大哥真心好,和我分享這些,我卻是到了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才體會他這個行動的價值。
寫到這裡,職業生涯的管理當然更多是來自於對自己的管理,包括時間、金錢等,因為這類的書籍也特別的多,往後如果我能整理出比較有框架性的想法,再分享給大家!
祝大家有個美好的夜晚!晚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