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看完書的時候都很有感觸,但是想寫的時候卻開始有種不知怎麼寫起的感覺。好吧,那就想到什麼寫什麼了~


最近跟朋友討論,市面上有三種書永垂不朽,投資理財、養身醫療、還有如何變美麗(對女生而言啦!),而且這三類書籍中永遠都有可以推出的新書,即使是繞著同一個主題的轉呀轉,說起來我也「買」了不少,所以有個大致的心得可以分享,以「投資理財」的書來說,首先要「鍛鍊心智、擅於想像、勇敢祈禱後還要堅持不懈」,這是屬於內心層次刺激我們潛意識的書籍,再來不外乎是「工具書」,談各種投資商品的屬性,還有所謂的「達人專區」,由很多的專家來分享他們成功的秘訣。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書籍屬於第一類,心智區,這個看書名應該也能體會,那有錢人都在想什麼呢?


延襲著我看書的習慣,總是在閱讀過程中把讓我想要再看一次的那頁書角折起來,以往我都會在寫心得之前再翻翻這些地方,這次我決定考驗我的記憶力,到底這本書講了17個思考方式中,我最受到領悟的是哪些呢?想來想去,只有兩個讓我印象最深刻,因為其他的好像是平常在其他同類書籍中就常常看到的,所以印象就不太深刻,只有這兩個是我以前不會這樣想的,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就先以改變這兩個想法作為我邁向有錢人之路的里程碑吧!


第一:個人成就和自己設定的門檻相當。


因為是心智類的書籍,所以要先強化內心力量,也就是我們內心想的,大腦可能就會受到這個指定來驅使,導致我們的目標設定和行為都朝向了本來內心想的方向,於是,當我們常常在嘴上說「哎呀,我很窮,我沒錢」,那大腦就會認為「對,主人說自己沒錢,所以本月領到的薪水花光光吧!」,這難道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嗎?應該大部分的人內心都不是這樣想的吧! 我媽常常說:「錢是會咬你嗎?為什麼手上一有錢就想花光光?」,這個概念常常警醒我,寫到這裡,我忽然想起,電視上訪問的這些有錢人,從來都沒有說自己窮過,反而常常聽到的是他們擁有好多,所以要懂得回饋社會。看到沒,「擁有好多」是關鍵字喔!


所以我們內心的想法確實能主導我們的命運,只是內心會受到搖擺的原因在於我們不確定這個目標是不是自己要的,然後就會受到週遭人的耳語影響,不是自己要的目標卻又花時間去做,這樣的報酬率當然低。舉例來說,如果要考研究所,內心的小惡魔A就會說,考什麼研究所,反正碩士多的跟草一樣,沒有這個學歷也不會怎樣,另一個小惡魔B說,當然要考,大家都有碩士學歷,起碼以後你不會吃虧。但是這兩個想法裡面都沒有談到,考研究所拿到碩士的目標到底是什麼,如果是為了以後薪水起薪加2000元,那小惡魔A可能略佔上風,因為學士和碩士的起薪只差2000元,卻要用2年的時間去交換,效益不太大;如果是為了現在台灣出產的碩士太多,小惡魔B的理論也有道理。但是,真正考研究所的原因是,因為要更深入的了解一個特定的研究方向,不然怎麼叫做研究所呢?而且還要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所以大學四年就是讓自己去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這樣的說法太理想了嗎?如果念一些不是現在主流的科目可以嗎?當然可以,上天是公平的,到處都有機會!


哎呀,扯遠了,回過頭來說,我們內心的想法常常只是在一種「現狀的爭執」,也就是對於當下這種情況的討論,而不是真正的去思考這一趟人生旅程我們打算如何規劃。內心,也是需要被教育的喔!


第二:要懂得接受,不要害羞和害怕


這本書的作者提到,有錢人是懂得接受「別人的讚美」,有時候我們這種客氣的東方民族,常常在收到別人讚美時會說「沒有啦,我哪有那麼好」或是很快的就想辦法去回饋對方的讚美,甚至是收禮的時候也相同。但是,我再分享一個我對有錢人的觀察給各位,有錢人都會很開心的收下禮物,因為「別人的讚美和禮物也是因為自己曾經付出過而得到的」,所以大方的說聲「謝謝」,如果覺得不夠謙虛就再說聲「下次不用這麼客氣」或「以後也還是要請您多指導」,這樣自己的內心才會有種「肯定自己」的過程,能夠持續產生正面的力量而有種朝向越來越好的感覺。


這一點對我來說很受惠,因為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懂得肯定自己,所以看到這個觀念的時候就會有種警鐘響起的幻聽,之前的我總是自以為很客氣的想要立刻回饋別人給我的正面回應,但是卻不知道這樣做其實是否定了自己過去曾經付出過的努力,所以難免常常有種不滿足。現在歡迎大家常常給我讚美和鼓勵,我會通通都收下的喔!


雖然只有簡單的兩個念頭,卻會常常在腦海中想起,這大概就是一本自己讀了有用的書會讓自己產生的感覺,也分享給各位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urquoil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