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jpg

英文全稱:Perennial SellerThe Art of Making and Marketing Work that Lasts

作者:Ryan Holiday

 

周六送給客戶一本書《量化行銷時代 Data-Driven Marketing,客戶好奇的問我,爲什麽以投資和財務爲主要工作的我也會看與營銷、數據管理等相關的書,我首先回答了,除了小說我不看之外,其他各式各樣的書多少我都會碰。在目前經濟狀態不好的情况下,對于客戶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業績,因此學習與銷售有關的知識也在我的學習範圍內。

 

在自己內在的論點積累不够多的時候,我選擇和各位每周分享一本我剛閱讀完的書,中文名稱是《長銷》。這本書的作者介紹的出發點在于指導閱讀者如何能够創作出一本流傳許久的作品,讓這個作品能帶來恒久的銷售實績,創造創作的複利效應

 

作爲投資者,第一要學會的就是複利的效應,作者也通過一個小介紹告訴我們林迪效應:某件事物多存活一天,持續存活的幾率就隨之升高。有如創作的複利效應。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就好比之前我看到的一個數學計算式:

 

假設一件事只有51%的成功幾率,那代表失敗的機率是49%,如果每一次都是51%的成功幾率,代表失敗的複利程式是0.49n次方。當n=100.4910次方會變成0.08%,成功的機率會大幅提升,我覺得特別適合描述這段林迪效應。

 

書中第一先指出的是:創意構想是如何産生的?

 

作者訪問Scott Barry Kaufman先生提到:靈感很少在出現之初就成熟。創意的過程通常不是一條筆直的綫,而是經過許多繞彎,最後才看到成品。創作者對于方向,通常有模糊的直覺,但是突破性的創新,很少和最初的構想或眼光相同。因爲創意構想在本質上會隨著時間進化,反應各種想法的激蕩。創作的上策就是坐下來開始創作,什麽都好,忍受模糊、挫折和計劃的變化,對新經驗保持開放,這些對創作才是重要關鍵

 

同時作者也提示,如果創作的是非文學作品,成功的關鍵不是極具娛樂性,就是要極具實用性。越是重要而永恒的問題,作品就越可能舉足輕重而且長久流傳。所以,能解决的問題越重大,越痛苦,就越能吸引人,一旦解决了問題,地位和利得也水漲船高。比如:

 

生日快樂歌,這首史上版權爭議最大宗、最激烈的歌曲,是最終極的例子。請問這首歌面世之前,人們在生日派對上都唱什麽呢?

 

接著,如何判定作品可以持久?

 

引起爭議是其一,能够引起迴響,代表創作者在向前邁進。但是創作絕對不是爲了顛覆而顛覆,事實上,爭議程度剛剛好就好,不要到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步。只有對自己所在的類別或産業不斷研究,才會知道哪些疆界可以打破,哪些則是要尊重。比如NetflixHBO的節目,雖然沒有廣告,但是節目長度任然都是30分鐘或60分鐘,這是有原因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問:爲什麽這些形式會存在?哪些可以質疑,哪些則需要保持?

 

讀到這裏,我想分享下爲什麽這本書吸引我的關注?

 

我一直覺得未來的工作應該是更分散而專注的,例如會有更多的在特殊細分領域特別擅長的人能被注意到,但是被注意到的時間能有多久這個問題確實困擾著我,同時我發現目前的知識平臺上傳播的內容特別片段化,大部分的都是所謂的聞,內容本身在當下具有閱讀性,但是過了之後就讓人一點都想不起來爲什麽需要去讀第二次。所以我思考著在大智團隊創作的文章裏,如何能够給出經典的內容?事實上我們首先還是分享的是當下的解决之道,因爲這個確實是大部分讀者第一時間想知道的,更多的我想引領大智團隊,我們要能以創造亘長的觀點爲目標,讓客戶認識什麽是更恒久的思考點。

 

希望我們的團隊也能够通過不斷練習創作的過程中,逐漸鍛煉出自己的恒久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urquoil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