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我喜歡從一本書或一本雜誌的尾頁開始看起,因為可以看到自己比較想看的。這本書我並沒有這麼閱讀,但是讀完之後卻深深有這種感覺,讀到了最後兩個章節才真正覺得是這本書裡最有意思的部分。
先談談作者,Mike Mayo,他是一位一直很想進華爾街投資銀行工作的人,但是總是不如願,不過也沒關係,Mayo先生先去了聯準會,薪水雖然不高,但是學到了很紮實的對於銀行運作和價值的分析方式。然後在面試四處碰壁的情況下,好不容易到了一家當時不怎麼有名現在卻很知名的瑞銀(UBS)工作,但是一直秉持著要說真話,所以總是在分析報告中對銀行股忠實表達,該賣就喊賣,雖然不一定總是與市場同步,因此受到了很多銀行的排擠,而Mayo先生也總不放棄自己要追求說真話的理想,其中和花旗銀行纏鬥了數年之後,終於那些和他交手數回合不斷用著各種方法粉飾報表領高薪的高管們下臺一鞠躬。以上,就是第一章到第八章的內容讀後感,這樣各位知道我第一段話的意思了吧?
那來談談最後兩章我比較有感想的章節吧!
最後這兩章的名稱分別為:”銀行,我們不能沒有你”和”走下牌桌之後 人生的意義”
在大陸工作,和朋友聚會話題常探討的就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區別,以及有非常多的學者等鼓吹著要政府更自由更開放,這是我支持的,但是資本主義並不完全的是光明燦爛,相反的如果沒有一種透明和對於犯錯嚴懲的機制,那麼這資本主義帶來的就是一種惡果,比如貧富差距更大等。這些華爾街的大佬們之所以為人詬病,並不只是因為領的薪資高,我認為一些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民眾心中認為:你們領了這麼多錢,為什麼這麼不負責任的濫用了這個職務的權利?但是大家沒想清楚的是,要負責任和領多少錢是不能劃上等號的。民眾的邏輯是,因為希望擔任這個職務的人要有責任感,所以給了比較好的薪酬回報,但是真正在這個職務上的人,往往覺得自己的責任和權力巨大,所以只要有一絲的走偏了方向,就會在心裡面出現個聲音說:我這麼做真的是為了股東和員工好,當然也包括對我自己好。如果再加上有周圍民眾的盲從,那麼就真的像滾雪球一樣的,泡泡越吹越大,誰能把雪球順利交棒,那真是三生有幸!
而Mayo先生則是因為覺得要對得起投資人,所以如果覺得追蹤的股票標的不值得推薦,市場價值已經偏高,就大膽的提交”賣出”的建議,在中國的社會裡,這種人應該會被評為不識好歹,難怪受人排擠,大家還是要顧到彼此的面子,但是社會裡是不能缺少這種固執的有點唐吉軻德精神的人存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希望”,希望能相信這個社會裡會有人願意說出不一樣的聲音,會願意有勇氣的說出自己的看法。
書中有段話是這麼說的:猶太教裡有句話Tikkun olam, 意指「修復世界」,那概念是說:我們做一件事,不該只是因為宗教要求我們做,而是因為我做了以後,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好。
有些事,我們就是應該去做,是哪些事呢?安靜下來問問自己的心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