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uty Free大亨偷偷送走億萬財富的真實故事~

 趁我們還活著:Duty Free大亨偷偷送走億萬財富的真實故事


最近我的朋友們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如果中樂透就好了。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感覺特別缺少財富的安定感,所以言談之際總是透露出對於獲得一大筆財富的渴望,有時候我也會有類似的想法,不過因為實在是沒什麼偏財運,因此也就只能要自己認份的不斷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看到這本書的副標題叫做「Duty Free大亨偷偷送走億萬財富的真實故事」,真的是有種想捶心肝的感覺,做個有錢人有什麼不好,為什麼通通捐出去呢?而且越看書裡面的內容越覺得這種保密捐款的過程真的是太過火了,搞得很像諜對諜,我看了都只能一直搖頭。


這本書描述的主人翁是Chuck Feeney,他曾經是Duty Free的最大股東,也是從1980年代就不斷在從事捐獻工作,至今已經捐出了超過40億美元,而這本書的作者獲得了Feeney先生的同意,為了推廣「生前捐贈」的概念,所以才讓極度低調的Feeney先生的一生曝了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作者本身用的是第三者的觀察角度,而且是透過對很多不同的人的訪談,又為了要能夠公正客觀的描述每個受訪者的想法,即使是談論到Duty Free四大股東的拆夥行為也顯得溫文儒雅許多,而我被這個Feeney先生吸引的第一點就是,他到不同的國家都會想辦法學會當地的語言。


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美國自願的擔任起守護世界的角色,也讓在小鎮裡成長的Mr. Feeney可以藉由當兵的機會到世界各地去看看,他能夠趁著美軍駐守在日本學會日文,然後又趁著到歐洲遊歷的時候學會法文,我懷疑Mr. Feeney還會中文,特別是香港曾經是Duty Free的代言地,這樣一個試著融入當地,有機會學習當地的語言,並且試著了解當地的文化的人,也許就是後來Mr. Feeney能夠決定捐獻出自己賺得的幾乎99%的積蓄的基礎,不只是因為可以運用這些語言去認識世界上很多不同的人,而是因為有更好奇的心想了解新事物,而且也能更加謙虛的了解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這中間的連結性也許不是那麼直接,純然是我自己的一種看法,我認為如果願意多考慮別人的背景和其文化,甚至是願意了解當地的語言的人,必然能透過這個過程感受到世界的廣大和多樣性,也因此能夠更理解自己的渺小。


談到Mr. Feeney的第二個驚奇,他真的超會賺錢,這個是天份還是運氣呢?也許兩者都有。首先是在大學時期他利用賣三明治當早餐賺錢,然後又透過觀察到菸酒等商品有大額價差創造出Duty Free的初期銷售模式,在成為一個大富翁之後,又成功的判斷出好的出售時機,將Duty Free賣給了LVMH集團,之後的Duty Free再也不復當年盛況。而Mr. Feeney總是說他只是運氣好,我卻更想大膽猜測,應該是因為Mr. Feeney很愛賺錢吧!這樣說的意思是指,Mr. Feeney是想證明自己的能力,而在這個證明的過程中,用賺到了多少錢來當作印證的結果,包括判斷如何營運業務的能力,如何做好當機立斷的決定,如何確認每一次投標免稅商店經營權的價格。我有一個好朋友擁有很多的財富,而他每天依然工作超過12個小時,甚至在工作上還需要受客戶的氣,而他願意繼續這樣的日子的原因只是因為,他想要證明自己的決策判斷,對了是什麼原因,錯了又是受到什麼因素的影響,而如果判斷對了能夠賺到錢,何樂而不為呢?試想我們有多少次都希望自己變成有錢人,但是動力何在呢?只是為了要很有錢,往往都沒法真的變成有錢人。


本書還花了很多篇幅的去介紹Mr. Feeney如何一直躲躲藏藏的不想讓人家知道他就是捐獻者,然後在一個不得已的情形下,Mr. Feeney和他一生的夥伴-Harvey Dale想出了比較好的對外公布方式,於是忽然地美國的富豪榜上少了一個人,因為Mr. Feeney早已經將自己大部分的財產捐給了設計來專門做慈善事業的基金會,他只留下了已夠他和家人生活無虞的財富。Mr. Feeney並不是完美的,雖然他很會賺錢,但是他離過婚,然後很喜歡到處搭飛機到世界各地去尋找投資機會和捐獻機會,雖然我覺得Mr. Feeney和他的團隊對於隱藏自己捐獻財富的過程有點太誇張了,但是也不得不覺得他也許是上帝派來的使者,讓金錢能夠流向真正需要它的地方,在這個過程裡,和Mr. Feeney一起享受著Duty Free帶來的成功的事業夥伴都各自有他們處理財富的方式,包括炫燿的舉辦宴會等,也許就像本書作者描述的方式一樣,各種處理財富的方式都有人選擇,而Mr. Feeney卻還是堅持著自己只是暫時的財富管理者概念,這不僅需要他有堅定不受動搖的心,也要繼續保持著很有錢的狀態,而這兩者都不容易。


回到這本書的主標題:趁我們還活著。我們如果要賺到像Mr. Feeney擁有的那麼多的財富,是有很大的挑戰性,但是我們卻可以做到他所推廣的「生前捐獻」,而且我覺得大部分的人都曾經做過這件事情,只是金額大小,是否持續進行而已。不管是用什麼方式來表達出自己對社會弱勢的關心,捐獻也好,付出時間也好,就趁我們還活著的時候,考慮為這個社會盡點心力,這也許就是這本書能帶給讀者最重要的啟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urquoil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