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常常生氣的狀態,連我自己都受不了了,我討厭一直容易生氣的自己,這是讓我出手買這本書的最主要原因。老媽說我這是天生的臭脾氣,又拗又大小姐,所以也因此常常吃虧,雖然常常在夜深人靜時檢討為什麼要生氣,但是一發作起來還真難收拾阿,趕緊來看看這本書給些什麼好撇步吧!
首先要講講,為什麼職場上越來越容易讓人發脾氣,這本書的作者安藤先生講述的是日本企業的變化,不過台灣企業也受到類似的影響,安藤先生表示「成果主義」的制度影響了企業經營的模式,讓很多僱員在決策時會以自我為優先考量,而非公司。因為意見或立場的不同而不認同對方,總是想著優先處理自己想做的事,無法妥善控制「怒氣」或「情緒」的人,面臨工作時就會相互發洩情緒,現今的職場裡因此充斥了「不愉快的人」。怒氣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壓下自己內心的怒氣,並活用它以達到目標。
形成怒氣有三個階段,第一:遭遇事件;第二:定義事件;第三:產生怒氣。所以關鍵點在第二階段的定義事件部份,而這個定義取決於自己認定的核心價值,也就是自己判斷是非對錯的準則或標準。當我們看到或聽到某個事件或某人的言行時,會對照自己的判斷標準、核心價值,思考怎麼一回事之後,再下定義。而核心價值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記憶、學習或經歷的東西,是自然累積而成的。問題在於,因為核心價值的不同,自己或週遭的人可能對事件或某人的言行產生負面的認知,如果核心價值太過自我中心或不切實際,就會產生只對自己有利的認知,或是偏離事實的認知。這一段當中,安藤先生提出的這個核心價值概念直接點破了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怒氣的原因,所以當我們自己都意識到自己常常生氣時,冷靜下來時就會清楚知道生氣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容易帶給別人負面的印象。年輕的時候可能不在乎,但是實際上卻給自己造成了莫大的困擾,因為別人是很難改變印象的,特別是生氣時那種繃緊的臉,抿起來的嘴,還有可能說出了帶有攻擊意味的話,更容易留給別人深刻印象。這些負面的深刻印象很容易造成別人產生負面的評價,尤其現在的職場工作當中,成功和別人溝通協調的能力往往不下於專業的能力,甚至在越高階的職務就越重要。
安藤先生介紹了什麼好方法來進行怒氣管理呢?有幾招,比如說24小時冷靜法,也就是碰到了讓人生氣的場面時,告訴自己要讓腦袋空白,然後不管情緒如何,表面上都要表現出冷靜的樣子,並且維持24小時。安藤先生建議的這一招主要是讓自己能夠看到「當自己不再生氣後,周圍的人會有什麼反應」,這就好像是要自己當一個稱職的演員,即使火冒三丈,也要持續想著:「現在正在執行24小時冷靜行動,一定要演得很冷靜。」
另外就是屬於自己的魔法咒語,對自己說些能讓自己鎮定下來、產生勇氣的話。比如說對自己說「沒關係,事情一定會解決的」。這讓我想起以前唸書考試時,常常會在看到題目之後腦袋一片空白,當時有個朋友給了我ㄧ個建議說,可以考慮哼歌,當然考試時間哼歌是不被允許的,但是就讓內心響起那首可以讓自己平靜的歌時,腦袋就會被安撫下來,我採用之後真的就好多了,然後內心就比較容易被平撫。
安藤先生也建議讀者製作一種三欄表,主要分為1. 最初的想法2. 認知錯誤3. 換句話說。在填寫三欄表時,可能會發現自己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對方並不這樣認為。自己認為應該的事,卻經常與社會的認知有落差。但是,並不是要每個人對自己的所有價值觀都失去自信,而是針對核心價值中,對自己及週遭的人帶來負面影響的部份,謙虛地檢視自己的行為。其實,常常生氣的人,自己也會容易感到痛苦,所以就會更容易生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即使生氣,只要不表現出來就沒人知道,這樣的話聽起來雖然會讓人感覺好像很有心機,卻很實在,不是嗎?
最後安藤先生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北風和太陽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太陽輕輕鬆鬆就贏得賭注,那有沒有人想過,如果太陽還是繼續以溫暖的方式讓旅行者自動脫掉衣服,那北風要怎樣才會贏呢?也許是不讓風流動,讓旅行者感到悶,旅行者自己就會把外套脫掉了。
我想,各位「應該」要去買這本書。如果各位看到這句話,可能就一點都不想看這本書了吧!「應該」通常也代表了自己的獨斷想法,越是將自己的「應該」強加於對方身上,雙方的情緒性對立就會越嚴重。但是一直用間接的方式去管理怒氣,通常不一定能真的解決自己的怒氣問題,反而有可能陷入「自己好委屈」的受害者情緒,所以不妨也考慮看看安藤先生建議的「主張式溝通」,讓自己也有權利表達自己想說的話,但是要理直氣平,讓對方也有表達的時間和權利,最後以交涉和妥協和對方達成共識,這樣才能讓自己離開發怒的狀態,把真正的問題解決。所謂主張式的溝通,就是找出對自己和對方都有利的點,一起朝向那個目標邁進。
對於一直生氣的自己,冷靜的思考後就會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生氣,然後也因為周圍朋友的開導,逐漸的把重心放在真正的目標上,儘管這真的很不容易,畢竟已經當了30年的大小姐,不過常常生氣對健康和心靈都有著不好的影響,所以我還是會努力的去磨練自己的脾氣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