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是股東:一個隱世投資者的誠懇告白

很多人都有一個身分,股東。但是以股東做為職業,那確實也是我的目標呢
!


十月中回了台灣一趟,這是到了北京之後第一次回台灣,現在不在台資公司工作,很多針對台灣人的福利(比如返台假之類的)就少了很多,所以可以想見以後要回台灣一趟會很不容易。於是,我拼了命的把時間花在買東西,比如趁著周年慶買保養品(雖然我只逛了一個專櫃)、還有買了一箱子的書,卻沒法全部帶到北京來(差點打成上海),只能選擇部分的書和雜誌,這本書是其中一本。


首先要來談談這個作者,我是因為作者才買這本書的,這位作者林茂昌先生,是一個很低調但是翻譯了相當多好書的專業翻譯者,我就看過他翻譯的師父決定未來的10種人、大債時代(還在看)、馬丁沃夫教你看懂全球金融(還在看)等,當然還有很久以前一直紅到現在的黑天鵝效應等書,有時候看書會東瞄西瞄,就對自己看了這麼多本書的翻譯者感到好奇起來,而且這位先生翻譯的作品通常都不錯,讓我讀了收穫很多,就這麼樣的累積了印象。


談到這本書的主題,投資。市面上其實很多談到有關投資理財的書籍,有入門款的、專業性高的,還有更多是很多人分享自己投資的經驗類的書,林茂昌先生的這本書比較屬於個人的經驗分享,那他這本書和別人寫的有何不同呢?就像書中一開始所說的,他有目標客群:老在賠錢卻搞不清楚原因的散戶,以及正要探入股市的新鮮人,而且書中特別點出作者自身在思考投資的這個過程所考慮的因素。那我讀過之後的感想呢?


首先,我很喜歡作者的幾個概念,在這裡也特別想要分享給大家。


我們買股票之後所賺到的利潤,並不是來自「另一個投資人的損失」,而是來自無數「滿意的消費者」。是因為消費者滿意,讓公司獲利,作為股東才會賺到錢。因此這本書希望帶給讀者的,就是這種可長可久、皆大歡喜的「正和遊戲」。


想賺大錢,千萬別假手他人。如果有人願意輕易告訴你答案,就等於是把魚煎好了再給你吃,你應該知道,裏頭已經沒有智慧的成分了。(這個故事的緣由在書中,我不引用了)


但是我也被書中的第4(跟股市高手們過招)和第5(股災,是大展身手的好機會)搞得特別頭痛,因為提到很多在財務管理中的內容,所以有點讀教科書的感覺,特別是介紹了很多評價的模型和理論,還好作者的文筆不錯,雖然不至於太無趣,卻覺得對於一般的讀者而言,是需要花點時間研究才能理解這本書的後半段內容,但是如果因為這樣而能體會了作者所描述的內容,我相信會是很大的收穫。


我個人在投資中常常犯的毛病就是:太懶惰。有時候我買了股票就放著,放到忘記要關心股價,徹底做好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的象徵,但是這其實是不對的。理解並追蹤自己的投資,是投資成功的第一要素。儘管偶爾我也會因為這種懶惰的習性帶來些好處,比如說近期的股市下挫中,我幾乎沒受傷,保有了大部分的現金,原因無它,工作太忙實在無法抽身出來找好股票進行投資,不過我還是覺得自己花在做投資研究功課上的時間太少,這是我一直想要改善的部分。


其實林茂昌先生並沒有在書中提到很多他自己買了什麼股票因此賺了多少錢之類的例子,更多的談到的都是一種投資的心態,還有理解不同的投資大師為什麼採用了他們所著名的投資策略,特別是像巴菲特之類的名人,他們在投資中所擁有的資源、判斷的依據,和一般的投資散戶其實大有不同,因此做為散戶的我們,千萬別一心只想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卻忘記我們可能沒有巴菲特的耐心呢!


其實一直都在讀書,只是累積了好多書之後,要趕緊把消化後的心得寫出來,這樣才能再繼續的讀下去。關於這本書,我覺得還不錯,可以先到書店中翻翻看再決定是否要買,如果是關於投資,我倒是很建議各位一定要把投資視為自己終身學習的一個項目,認真的去理解,為自己建立長期而穩定的收入來源,心裡面會變得踏實,也比較能無後顧之憂的規劃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urquoil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