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

 


這本書的英文名是我不懂的第一件事情,The Knack,查了字典以後發現knack這個字指的是「本領、竅門」。中文書名翻譯成「師父」,這是只能在台灣才能意會的字眼,到了上海可能會被人誤以為是「司機先生」呢!


關於這本書,我的結論就是,凡是想要創業想的半死的人,都應該擁有這本書而且要一讀再讀!


作者諾姆先生曾經成立過八家成功的企業,這本書應該是濃縮了他從一開始到成功(中間包含過失敗)中間曾經經歷過的種種過程,在閱讀時,我對作者的體悟時而有同感,有些地方卻也還是不太明瞭,但是諾姆先生真的很用心,他把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會碰到的各式各樣問題都列出來了,還用他自己的經驗來回覆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因此我真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好書!


現在如果就創業來談典範,很多人應該會想到郭台銘、王永慶等,但是正如我們能見到的都是成功的案例,因此失敗個案早已多的數不清,創業過程中失敗的比率又特別高,因此在創業的路上,這本書的書背寫了一段話深得我心「很多正要創業的人,比較喜歡逐步條列的成功公式,但是,世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有的,只是一種思考方式,讓我們可以處理各種不同的情況,並在不同的機會出現時,好好的把喔。有了這套心法,不保證你做什麼事都無往不利,但一定可以大幅提昇你成功的機會。」過去唸書的時候我們習慣要照著教科書的內容來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讓我常常覺得自己有如這段話中所說的,總是希望有一些方針和方法,我們只要照著做就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但是這幾年工作下來,我發現現實人生中果然完全不是這樣運作的。


如果我們只是一個打工仔,我們初期要煩惱的只是面試時如何表現最好的自己,贏得工作的機會,然後一方面希望在工作上能夠學到一些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夠適時的表現自己,慢慢的我們追求升遷的機會,也可能開始考慮換工作,這些都不是創業的人能擁有的選擇,創業者要肩負的是絕大的風險,因此他們期盼的是非常高的報酬率,但是真的如此嗎?諾姆先生告訴我們,創業者之所以創業,其實很多都是因為追求「長期的財務安全感」。長期的財務安全感和高報酬率並不互相衝突,因為一個是引發想要創業的目標,而另一個則是成功的結果,哪一個是關鍵呢?當然是一開始想要創業的目標,這是引發所有事情的源頭呢!


再來就是數字,從第一章開始,諾姆先生就強調所有的創業者不要只有一股熱情,用數字認清現實,「毛利率很重要」,而且諾姆先生堅持要我們用手去計算,去試著感受自己寫下這些數字時的「fu」,不要用電腦。當我們只是看著電腦的文字描述和呈現出來的數字時,那些文字和數字跟我們之間沒有任何連結,甚至當要再回想時都不容易記住,這樣當然就不會為我們所用,因為想都想不起來呢!


越讀著作者在描寫他所做的事業時,我真不敢相信他在做什麼。諾姆先生在紐約州裡作倉儲生意,他的「城市倉儲」存放著各企業需要存檔的文件,就這麼看似簡單的生意,卻也是我們不會想到的要去做的,而且諾姆先生還堅持他事業的毛利率不可以太低。在書中,諾姆先生也引用了很多來向他諮詢過如何當個創業家的案例,小至開托兒所,大至(我忘記了),他不吝嗇的向眾人分享他建立成功新事業的三個標準:一個百年老概念、一門古舊產業、和一個利基。諾姆先生是這麼說的「我們大多數人的創業目標都沒有那麼偉大。如果事業做得起來,還能夠成長,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如果你跟我們一樣,那就接受我的建議:不要嘗試去把革命性的新觀念轉化成事業。找個不錯的老觀念吧!


即使是不想創業的人,我覺得其中的一些觀念也相當不錯,這次的心得我比較少談書中的內容,主要是因為太多有意思的東西了,我打算再唸個兩三次,然後要花時間思考,但是又希望能在剛念完有熱騰騰的念頭時把這些想法分享給各位,希望各位有機會到書店時也翻翻看這本書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urquoili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